目前,全国31省份2021年一季度GDP数据全部出炉。看看地方经济版图有哪些特点和新变化:31省份一季度GDP增速均为两位数,湖北以58.3%的增速排第一;8个省份GDP增速跑赢了全国GDP增速;两年平均增速方面,西藏排名第一。广东一季度GDP总量超过2.7万亿元,排名第一。安徽一季度GDP赶超上海,挤进全国十强。
广东GDP稳居第一宝座
广东、江苏、山东经济总量位居前三的格局依旧未变。
广东依然毫无悬念地坐稳第一的宝座。2021年一季度广东地区生产总值为27117.96亿元,同比增长18.6%,两年平均增长5.2%。
其次是江苏,“苏大强”一季度全省实现生产总值25878.38亿元,同比增长19.2%,两年平均增长6.4%。
山东排第三,一季度全省生产总值18055.5亿元,同比增长18.0%,两年平均增长5.4%。
其中,广东和江苏是仅有的两个一季度GDP总量在“2万亿俱乐部”的省份。
山东、浙江、河南、四川、福建、湖南这6个省份的一季度GDP属于“1万亿元俱乐部”。
31省份增速均为两位数
观察这份榜单,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31省份的一季度GDP增速均超过两位数,最低增速也有12.1%。
为什么各地一季度GDP增速普遍大幅反弹?这跟去年同期基数较低有关。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30省份GDP均为负增长,仅西藏保持正增长。
湖北增速逆袭排第一
其中,去年垫底的湖北,以58.3%的增速逆袭,高居榜首。
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湖北省地区生产总值9872.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8.3%。“一季度湖北省经济开局漂亮”,湖北统计局如是评价。
作为去年受到疫情冲击最为严重的省份,湖北经济受到重创,2020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GDP分别下降39.2%、19.3%、10.4%、5.0%。如今,柳暗花明,终于迎来转正。
8省份增速跑赢全国增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493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3%。
31省份中,有8个省份的一季度GDP增速跑赢了全国GDP增速。这8个省份分别是湖北(58.3%)、海南(19.8%)、浙江(19.5%)、江苏(19.2%)、安徽(18.7%)、广东(18.6%)、江西(18.4%)、重庆(18.4%)。
西藏两年平均增速居首
为了更客观反映经济增长情况,除了湖北外,30个省份均发布了GDP两年平均增速。两年平均增速是指以2019年相应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的增速。
从两年GDP平均增速来看,西藏排名第一。
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西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5.72亿元,同比增长17.5%,两年平均增长8.9%。
安徽一季度GDP赶超上海
引人注意的是,安徽省一季度GDP实现总量9529.1亿元,位列全国第十名,成功挤进全国十强阵营。
安徽超过的正是位列第11位的上海,上海一季度GDP为9458.86亿元,安徽比上海高出了约70亿元。而在2020年一季度,上海GDP(7856.62亿元)高于安徽(7821.3亿元)。
分析认为,安徽全省域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范围后,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尤其是新动能保持快速增长,一季度规上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40.8%、44.4%。
观察
多地密集谋划加力稳经济
继全国经济一季度“成绩单”亮相后,各地经济“一季报”近日也相继出炉。记者注意到,为巩固经济向好势头,加快锻长补短,不少地方还在密集召开二季度工作会议、省(市)委常委会等,在研判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加紧谋划部署更大力度稳经济举措。
东部沿海率先复苏
从已发布数据的省份来看,各地第一季度经济普遍迎来“开门红”,工业、投资、消费、出口等主要指标明显回升。
“地方经济恢复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特别是呈现出东部沿海率先复苏的区域特点,这是疫情防控后外资外贸形势好转和消费回升带来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记者表示。
各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也在延续。比如,在山西,制造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引领增长。一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3.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8.6%,大幅高于全省投资。在贵州,升级类商品消费恢复强劲,在限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中,汽车类增长51.2%,金银珠宝类增长87.0%,家具类增长106.5%,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09.1%。
多地研究部署下阶段经济工作
值得关注的是,不少地方近日密集召开二季度工作会议、省(市)委常委会等,在研判经济运行形势的基础上,研究部署下阶段经济工作。
比如,日前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指出,要立足首季看全年,加强经济运行调度,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集中精力抓好当前各项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上海市政府召开二季度工作会议时表示,要全力抓好重大项目,加快五个新城建设,大力推进重大工程建设,扎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要全力落实重大公共政策,编制一批重要行动计划,制定出台一批“十四五”市级规划,精准落实一批助企纾困政策。
从相关会议释放的信号看,加快推进重大项目投资,谋划更大力度促消费,进一步稳企业促发展,精准纾困中小企业成为重要发力点。
比如,扩大有效投资方面,浙江提出,要坚持项目为王,抓好外资重大项目招引,通过发挥重大项目增量的牵引带动作用,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结构。
激发消费潜力方面,广东表示要加大力度提振消费,全面促进消费升级,规范平台经济秩序,推动线上消费高质量发展,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在稳企业促发展方面,江苏提出,要密切关注、准确研判经济形势,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及时帮助困难行业、困难企业、困难群体排忧解难,持续巩固经济恢复性增长态势。
锻长补短 巩固向好势头
业内指出,当前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不平衡,需要加快锻长补短,巩固经济向好势头。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对记者表示,从下一步政策主要发力点看,一是推动消费加快恢复,大力促进消费升级,培育新型消费,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二是切实提高投资质效,继续加大对“两新一重”领域以及社会民生、公共服务等短板领域的支持;三是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强金融支持实体能力,多措并举改善企业经营环境。
在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看来,新兴产业应得到地方政府重点支持。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层次的递进优化,新兴产业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日渐提升,同时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配套,特别是新兴产业对交通、网络及数据处理的依赖性逐渐增强。 综合中新网、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