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的三龙湾。
航拍三龙湾南海片区。
2021年春节后,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连续公布了1、2、3、4号文,四份重磅文件的焦点分别落在广州南沙、广州黄埔、佛山三龙湾和佛山顺德。其中,3号文是《佛山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20—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三龙湾将全面发力科创体系的路径,详细回答未来十到十五年三龙湾怎么建。
4号文是《佛山顺德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意味着作为此前披露的顺德港澳城“升级版”——佛山顺德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正式被纳入广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平台,将拓展粤港澳青年协同发展新空间。
新年伊始湾区3号文和4号文,均围绕佛山展开,释放了什么信号?向外,科创战略、粤港澳开放合作以及广佛极点建设,将为佛山深度融入大湾区建设争取到更大的平台;向内,面对佛山产业转型是否“慢了一步”的声音,佛山发出最强回应。
A
信号
面临转型升级压力
打造湾区平台夯实自身“内核”
“佛山最近几年发展增速放缓,广深佛莞四个珠三角核心城市中,佛山的产业转型还具有很大的提速空间。”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直言,今年湾区两份重要文件的焦点落在佛山,是因为在大湾区竞合发展的蓝图下,佛山还需要更大的平台和发展动力,这就是三龙湾,“三龙湾的发展路径和定位非常准。”
孙不熟列出了一组数据,2009年佛山GDP为4815亿元,成为全国经济总量第11城,但2011年之后,佛山GDP增速相对放缓,被多个强省会城市反超。对佛山而言,制造业一直是城市之魂,湾区发展平台下,佛山在外联互通的基础上,如何夯实自己的城市“内核”?
这个答案在三龙湾。
作为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支持珠三角九市发挥各自优势,与港澳共建各类合作园区,拓展经济合作空间,实现互利共赢”的决策部署。《规划》对三龙湾未来的15年规划作出了全面而清晰的定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点创新平台。在孙不熟看来,佛山非常需要三龙湾这个重大发展平台来“打点鸡血”,正如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广州琶洲,深圳高新园,杭州未来科技城,东莞松山湖。
更大发挥广州南站枢纽与粤港澳合作优势
发力科创战略、拓展青年协同发展新空间
三龙湾和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上升为湾区重要发展平台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区域原有的地理、人文与产业基础是先发优势,在湾区大平台上有实力拓展新空间、贡献出佛山的新力量。
这也是新年伊始湾区3号文和4号文,均围绕佛山展开所释放的信号之一。一方面要清醒地“补短”,另一方面要积极地“扬长”。
在扬长方面,三龙湾和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都具有先天优势。
三龙湾紧靠广州南站,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王世福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如此形容三龙湾的枢纽价值,“广州把全中国最大的铁路枢纽站送给了佛山。”
依托湾区枢纽,三龙湾有着更开放融合的先发优势。三龙湾一小时交通圈内机场、高铁、城际轨道、高快速公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集聚,可8分钟到达广州南站、40分钟到达深圳、50分钟到达香港、珠海、澳门。在建及规划轨道线路10条,是佛山轨道交通最密集的区域。高效便捷的对内对外通道,为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要素自由流动打下了良好基础。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与港澳开展经贸合作的地区之一,顺德具备进一步深化与港澳合作、探索实现粤港澳协同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北接广州南联港澳的顺德,拥有大量的港澳乡亲,是粤港澳发展的一条重要的“乡情纽带”,在这条纽带之上,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的目标是更大的开放合作与产业协同。
《方案》提出,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以规则相互衔接为重点,更好服务港澳发展需要,进一步推动在产业优化升级、科技创新发展、高端服务贸易、青年创新创业、人文交流融合等领域的协同发展,打造佛山顺德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载体。
B
解读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2021年1月,国家发改委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透露将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一个月后,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佛山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20—2035年)》(下称《规划》),明确三龙湾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点创新平台,并将打造成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发展平台和珠江西岸创新极核。至此,三龙湾正式成为了佛山融合大湾区发展格局和科创体系的“新IP”。
创新,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释放新动能的引擎。这已然是佛山在挺进GDP万亿台阶后绕不过的发展命题,也早已是佛山主官们的共识。从2018年佛山市委提出举全市之力建设三龙湾,到如今成为承载全省层面发展期待的“潜力区块”,三龙湾,将是未来十五年佛山能否从一个制造业城市转型成为一座创新型城市的最大看点。
创新
万亿GDP后的新赛道
3月1日,第一财经发布了《2020年城市GDP50强》榜单。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佛山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以10816.47亿元守住GDP万亿关口,位列全国第17。其中,坚实的制造业扮演了重要角色。
制造业是佛山的根。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对佛山GDP的贡献占到了近六成。然而,制造为主的经济结构使得佛山面临巨大的转型升级压力。如果把目光聚焦到GDP增速上,佛山的表现似乎不尽如人意。在上述榜单中,2020年佛山GDP增速为1.6%,在23座万亿城市中排名倒数第四。回顾过去10年的数据,还会发现,近几年,曾经高歌猛进的佛山略显增长后劲不足,被武汉、成都、南京、长沙、郑州等一众强省会城市赶超。
“把创新驱动发展的主战场放在制造业、放在实体经济,坚持存量优化、增量优质,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为重要抓手,着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化,助推佛山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佛山市委书记鲁毅在今年初的一次讲话中强调了这一战略。
显然,作为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试点城市,佛山已经找到了在GDP万亿新征程中破局的路径——以创新为城市与产业赋能。
三龙湾
做大体量的佛山“第六个区”
如何舞动创新这面旗帜,引领城市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GDP万亿俱乐部仅一步之遥的东莞给出了一些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佛山与东莞同样凭借镇域经济高速发展;2000年以后,佛山千灯湖、东莞松山湖相继崛起,经过10多年的孕育发展,前者以广东金融高新区之姿承担起佛山金融门面,后者成为深圳高新技术企业的后花园,强力带动东莞产业经济弯道超车。
进入湾区时代,2017年10月,东莞再打出了一张“科创牌”——滨海湾新区揭牌成立,被定义为“开启东莞下一个30年发展”的新起点。几乎也是在这几年,科创新区建设成为了城市竞合的焦点:广州知识城、深圳光明科学城,上海有徐汇滨江和张江,北京有中关村软件园,杭州有未来科技城,苏州有金鸡湖。
佛山也需要一个在粤港澳大湾区立得住、叫得响的科创平台。2018年5月,佛山市委市政府把这个圈画在了三龙湾,要举全市之力,在产业资源丰富的禅城、南海、顺德交界区域打造一个高端创新集聚区。在此次印发的《规划》,为规划面积达130平方公里的三龙湾描绘了一张15年的蓝图:将依托“创新驱动、智造引领”“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共建共享、融合发展”“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等原则,建设成为面向全球的先进制造业创新高地、珠江西岸开放合作标杆、广佛融合发展引领区、高品质岭南水乡之城。
到2022年,三龙湾框架基本成型,起步区建设基本完成;到2025年,三龙湾创新集聚能力显著增强,成为广佛万亿级产业集群核心区域,人口规模达3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达800亿元。到2035年,三龙湾全面建成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发展平台和珠江西岸创新极核。创新资源要素高度集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制造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达到世界制造强国水平。人口规模达5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达2000亿元。
三龙湾的定位和发展规划与佛山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高度契合。毫无疑问,三龙湾将是实现佛山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战场,更是支撑佛山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引擎。更值得一提的是,《规划》还给三龙湾注入了政策支撑:参照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省级权限范围内的先行先试模式和做法,探索以适当形式在三龙湾同步开展试点。推动省级审批权限和管理权限下放,支持三龙湾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工业服务、国际合作、离岸贸易等方面出台专项改革举措和政策措施。同时,探索将南海区的自然资源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顺德区的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政策在三龙湾叠加覆盖。
无论是GDP体量,还是各项改革政策的先行先试,三龙湾俨然相当于佛山的“第六个区”。在保持原有5区继续增长的情况下,三龙湾,将是带领佛山未来15年至30年做大体量的引擎。
集聚
面向全球的先进制造业创新高地
2月23日,在《规划》印发的第三天,中国新材料行业龙头企业、中国500强企业宏旺集团拍得了三龙湾文翰湖国际科创小镇核心区面积约1.5万平方米地块,计划建设集团总部,将连续3年每年为佛山带来不少于100亿元营业收入、4500万元税收。这是近几年继虎牙全球研发总部、欢聚集团产业互联总部、阿里云创新中心等项目陆续落子三龙湾后,三龙湾在新兴产业上的又一次招商突破。
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驻,彰显了三龙湾“顶配”级别的产业基础和对创新要素的吸引力。纵观三龙湾所在的五个镇(街),均属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2019年先进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约300亿元,占珠江西岸产业带先进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约10%。这里还集聚了机器人、智能家电、机械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组团,拥有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和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骨干企业。布局其中的佛山“最强大脑”——季华实验室,已形成了近千人的创新人才规模。
按照《规划》,三龙湾将重点发展以人工智能,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与应用,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去年,三龙湾落户重点产业项目16个,投资总额超170亿元。今后,这里将肩负起抢占关键核心技术制高点、聚焦全球科技创新要素、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与港澳科技创新合作的重任,高标准建设成为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点创新平台。
三龙湾,科技创新氛围日益浓厚。佛山正着力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先进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生产性服务业相配套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佛山加快打造“2+2+4”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引领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
极点
打通开放融合的空间通道
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最终落脚于开放融合的空间通道。三龙湾的地理位置天然有着引流创新要素的优势:北接广州荔湾国际科技创新产业区,东南侧是南沙自贸区,东侧一河之隔的则是日均客流量达50万人次的粤港澳大湾区规模最大的客运枢纽广州南站。这让三龙湾得以通过轨道交通,链入湾区核心城市一小时交通圈。
在湾区城市中,与佛山最为亲密的便是广州。去年,广佛携手编制的《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问世,要在广佛197公里长的边界两侧,选取629平方公里区域,建设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面积接近1/3个深圳,三龙湾被定位为广佛融合的先导区。而此次印发的三龙湾《规划》中也明确,要将位于广佛几何中心的三龙湾,打造成为广佛融合发展引领区,推动三龙湾与广州南站片区、广州荔湾海龙片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为做大做强广佛极点提供支撑。
深化广佛跨区域合作,交通是第一要务。去年,广佛编制完成《广佛两市轨道交通系统一体化规划》,在之前广佛轨道交通一体化的“9+2”衔接通道基础上,更新优化为18条衔接通道方案。其中,三龙湾在建及规划轨道线路10条。同时,佛山地铁6号线、广佛江珠城际也上榜。今年1月,两地再次携手编制了新一轮《广佛两市道路衔接规划修编》,在广佛两接壤边界规划80条衔接道路。其中,三龙湾—广州南站片区衔接通道,将是现状的两倍。
空间通道的打通,加速了产业要素的流动。不久前,三龙湾就提供了这样一个案例:在广佛两地重要交通节点番海大桥通车后的2月8日,总部位于广州的互联网巨头欢聚集团落户三龙湾,全力进军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产业互联网领域,将连续10年每年为佛山带来不少于100亿元营业收入、3.3亿元税收,并为该区域吸引全球约8000名高素质技术人才。欢聚集团的这一“双城记”部署,成就了广佛产业高质量融合的“样板”,总部坚守大城市,研发、制造等环节布局至紧邻城市,形成“1+1>2”协同效应。
此次三龙湾《规划》中透露了一个新概念“广佛合作发展核”,是指由南海三山、顺德陈村构筑的发展核,将联动广州南站,重点引进和培育先进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数字经济、高端服务等领域企业总部与研发总部,谋划布局大科学装置及重大科技平台。
过去,广佛两地在产业上形成了典型的“前店后厂”的模式,进入协同发展时代,两地将形成“广州创新大脑+佛山转化中心”协同发展格局,完成“广州科创+佛山智造”的产业分工。这一点上,佛山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协同广州开展先进装备制造、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的互补招商,推动广州市的生产性服务业与佛山市的制造业深度融合。接下来,将启动广佛同城全球联合招商机制,提升广佛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此处广佛“拥抱地区”的三龙湾,将成为要素增长热点地区,支撑起广佛极点的无限想象空间。
配套
高品质城市的人才吸引力
规划面积达130平方公里的三龙湾,是典型的岭南水乡区域。《规划》中,为三龙湾谋划了高品质岭南水乡之城的生态目标,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碧环绕芯”的发展格局,其中“碧环”,即依托平洲、潭洲、陈村等水道高标准建设的三龙湾碧道环,形成蓝绿交织网络,重现岭南水乡风貌。而“芯”即陈村—北滘生态绿芯与三山生态绿芯。
良好的生态规划为三龙湾注入了现代化新城的底色,而其他的高品质城市配套也在陆续上马。《规划》中提到,佛山三龙湾将科学确定“起步区”和近期重点工作。起步区规划用地总面积12.8平方公里,高标准、高起点推动三龙湾大道创新发展板块和三山林岳板块的起步区建设,率先打造与三龙湾战略定位相适应的核心引擎,引领三龙湾高端化、国际化、品质化发展。
其中,三龙湾大道创新发展板块以三龙湾大道智慧化、生态化提升为契机,推动沿路两侧产业转型升级,集聚智能制造领域优质企业资源,形成高端产业集聚、功能高度复合的区域。三山林岳板块发挥毗邻广州南站区位交通优势,推进轨道沿线TOD综合开发,重点发展科技研发、城市公共配套等功能。
此外,三龙湾近期建设重点项目共32项,涵盖基础设施、产业、环境品质、公共服务等四大领域。交通方面,将推动地铁2号线、南海新交通东延、港口路北延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对接广州南站综合枢纽以及佛山、广州主城区便捷的交通网络体系。同时,大疆创新顺德技术研发和生产基地、美的库卡智能科技园、新交通枢纽香港城综合体、澳门城文化创意产业园、大学城卫星城高才社区等一批项目,不仅极大提升了城市品位,更将成为吸引和留住科创人才的关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