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
10年前的2009年3月19日,广州与佛山签署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广佛同城就此扬帆起航。
10年后,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之下,广佛肩负“构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网络化空间格局”新的历史使命。释放出的,是大湾区城市要从过去的单打独斗走向团体合作,进一步实现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明确信号。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建议,佛山学习波士顿的世界知名项目翡翠项链工程,将佛山市里统一做成滨河景观带,沿着河岸建起完整的公园体系,串起佛山的“翡翠项链”。
极点形成更好的联动和对话。所以,广州与佛山协同发展的迫切性正在加强。
5月13日,广佛同城化党政联席会议上,广州发出要合作促进广佛同城化高质量发展,合力共建“1+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和广佛同城化合作示范区等发展平台的态度,佛山则将全面对接广州发展战略,共同把广佛极点做强做优做大。率先启动建设广州南站—佛山三龙湾—荔湾海龙片区。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的办公室,就在位于广州的环城高速旁,窗外是两地互联互通,比城市内部交通干道更繁忙的车水马龙。马向明认为,广佛应依托南站,促进广佛超级都市融合。在大湾区面向国际化的更大发展空间下,三龙湾建设应抓住大湾区轨道枢纽,建设广佛极点的核心,同时作为佛山立足湾区吸纳创新的门户。
强化引力
推动“广州研发+佛山制造”的融合
南都:广佛同城十年后的今天,在大湾区引领下,广佛牵手从同城到“极点”的优势在哪里?
马向明:首先是空间上的优势。广州和佛山的中心区域空间距离只有20多公里,这两个人口500万以上量级的城市,未来将奔两千多万人口,达到和上海一样的城市体量,两地真正实现一体化将会成为珠三角市场化最高的都市圈。正如上海与周边城市的协同发展,形成一个市场高度一体化的超级城市群,很多人流、物流、资金流都在这里集聚。
其次是广州和佛山在文化上都有共同的起源,就是广府文化。文化同源,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两者一体化的障碍。
此外,广佛面向珠江西岸,未来势必是西江经济带的龙头,这个地位不可替代。包括香港和深圳,实现向西进一步发展要经过广佛。西南是珠三角巨大的经济腹地,直接连通东南亚,具有深厚的开拓前景。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之后,以前的对外经济更多依托海洋,现在还要依托陆地的开发,广佛无疑是珠三角经济向西发展的门户。
南都:“广州-佛山”极点如何进行任务分工、走向协同,以实现1+1>2的效应?
马向明:《纲要》明确了大湾区两个主要功能,一是作为未来的走向,打造国际科创中心;二是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支撑。从这两个功能来看,这说明未来大湾区在中国扮演重要的角色就是走向国际化。
首先,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国际科创中心,与其他核心城市相比,广州最大的优势在于高校、科研院所密集。广州是中国三大教育中心之一,但是在科技创新方面,广州一直没有将其应有的作用进行更好的转化,反而深圳以国内市场为导向,通过与外部区域的联动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创新中心。
那么在大湾区中,广州如何发挥其创新优势呢?加快广佛同城化建设,构建广佛极点,是未来的方向,综合一句话来说就是要智能化。这一系列都要根据生产材料、生产工序和最终的产品,进行大量的本地化研究。佛山有大量制造业企业如机械装备、家电等产业,它们都有智能化的需求,而广州有大量高校、科研院所提供科研力量支持,所以说广州和佛山的结合,能够很好地解决珠三角产业升级的问题。
其次,此前制造业发达的珠三角,未来需要关注的是面向国际的文化生产。在粤港澳大湾区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文化交流、输出、互通与创意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广佛极点在这个过程中承载着重要的角色。
瓶颈与机会
依托南站,促进广佛超级都市融合
南都:在过去十年,广佛同城在交通基础互动互联上有了重大的发展,但是在融城方面面临着如部分建设存在“一头热”或者基于两地发展过程中更大期待,这其中的瓶颈在哪里?
马向明: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和发展阶段,以目前香港和深圳、深圳和东莞等城市之间的协同来看,促进双方都有积极动力合作的,首先是双方有各自的发展优势,其次是有明显的互补性。城市之间的主动融合不是行政规划,而是双方合作互补的迫切性。
在湾区时代,香港、澳门、广州、深圳是区域发展的四大核心引擎。在这个格局下,广州需要将湾区北部的极点进一步做强,才能与深港等极点形成更好的联动和对话。所以,广州与佛山协同发展的迫切性正在加强。
南都:佛山在这个“合作的迫切性”中的发力点和机会点在哪里?
马向明:具体来说,广州应该积极加强与佛山的协同发展的一个聚焦点在广州南站交通枢纽。广州南站已成为辐射珠三角华中、华北等区域的重点枢纽,但是随着轨道交通走向网络化,枢纽地位并不是一个“绝对优势”,我们可以看到包括深圳等城市也正在发力建设跨区域辐射的轨道交通枢纽,也就是说,广州南站未来的“唯一性”与优势会下降。
所以,我认为广州应该审视现有的资源和优势,哪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丧失掉发展机遇,哪些在自身行动力有限的条件下与周边城市一起行动将会发挥更大的区域价值。这在港深合作中有非常好的示范。
所以,广州在向东、向南发展的同时,一定要看到在南站与佛山协同发展的迫切性与必要性。在珠三角其他跨区域交通枢纽落成之前,广佛地区要利用广州南站连接泛珠三角的优势,吸引更多其他地区的企业在这里设立分支机构,分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利好。
公共空间不妨“留白”
先发力基础设施,把人和企业引进来
南都:那么以南站枢纽为例,在这个区域建设中,佛山应该做些什么?
马向明:最开始在于广州临近的地方,佛山在南海区建设了千灯湖,成为金融要素集聚区。在我看来,由禅城东部、南海三山新城和顺德北部部分区域聚集而成的三龙湾是千灯湖的延续,但比千灯湖的规划和目标更高一层。回过头来看南海千灯湖的规划,通过千灯湖来吸引金融要素的聚集,从而形成产业集聚,从这个角度来说,千灯湖的建设是成功的。但是千灯湖在公共性、跨区域公共资源布局上还有更进一步的发展空间。这是三龙湾建设过程中要吸取的经验。东莞的松山湖就具有公共性,它不仅有大学、科研机构在那里,更重要的是这个公园,深圳高端人才都喜欢往这里跑,因为知识人才都特别重视自然与健康。一到周末,十几万的人都往这里去,就形成了城市的活力所在。
在广佛极点发展的环境下,三龙湾拥有很大的潜能与机会。
南都:对于三龙湾的规划有什么建议?
马向明:当年波士顿规划了一个世界知名项目,叫做翡翠项链工程。规划利用河流把波士顿的4个公园串联起来,成为现今波士顿的经典城市景观。佛山内部有大大小小的河流,能否由市里统一做成滨河景观带,每个区或镇挑选一个节点,沿着河岸建起完整的公园体系,串起佛山的“翡翠项链”?通过打造一个高规格、成体系的广佛水岸生活廊带,那就是佛山吸引创新资源的亮点。
与此同时,在做三龙湾规划时,可以借鉴新加坡的做法,在公共空间规划要适当留白。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先不要建设顶级的社会配套,因为这些广佛都已经有了。而是基础设施要按照高标准来配套好,如教育、医疗等,这样无论是广佛还是港深等城市的高端资源、企业与人才都会愿意来到这个地方生活与发展。
动能点:
在三龙湾围绕大湾区轨道枢纽打造广佛极点的核心,推动“广州研发+佛山制造”的融合,打造佛山立足湾区吸纳创新的门户。
- 热门楼盘
- 看房团
- 购房直通车
- 买房导购
- 房产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