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祖庙街道面向辖区举行政策宣讲会,瞄准高质量发展,宣布推出“1+3+4”工作部署,以打造创新要素汇聚的枢纽中心为目标,聚焦建设城北科创、中部文创、南部双创三大片区,加快构建“三带协同、资源集聚、辐射一环”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并将实施产链融合行动、融通一环行动、海纳英才行动、品质祖庙行动,“四大行动”将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表决心、彰诚意,祖庙街道以打造创新要素汇聚的枢纽中心为目标,充分尊重市场主体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从规划引领、环境配套、政策支撑、招商引智、空间载体五个层面上系统推进,为高质量发展寻找新动能。
加快产业资金人才汇聚 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禅城区委书记刘东豪在7月18日召开的禅城区委四届四次全会上指出,禅城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实体经济,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重点,以项目、人才、技术、数据等要素资源为支撑,在新旧发展动能上加速加力,书写好高质量发展的禅城篇章。
祖庙作为佛山中心城区核心街区,将上级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尤其强烈,围绕市、区战略定位,着眼长远,以开放的思维,7月25日的宣讲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主线是“践行新思想,聚焦高质量”,提出了“1+3+4”的工作部署。
“1”就是一个目标:立足中心城区优势和定位,以服务大佛山制造业创新发展为目标,全力打造产业、资金和人才集聚区,努力把祖庙打造成为创新要素汇聚的枢纽中心。
“3”是三大片区,以产业发展地图为引领,聚焦建设城北科创、中部文创、南部“双创”三大片区,加快构建“三带协同、资源集聚、辐射一环”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4”就是“四大行动”,通过实施产链融合行动、融通一环行动、海纳英才行动、品质祖庙行动,构建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1+3+4’的工作部署,是基于当前经济发展现状与优势的充分考量,也是基于祖庙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战略对策。祖庙街道要利用好佛山‘一环创新圈’的机遇,同时作为中心城区,也要为‘一环创新圈’的崛起贡献祖庙力量。”祖庙街道党工委书记唐旭明向笔者表示。
他说:“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祖庙街道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表面上看来,不论是‘一环创新圈’战略,还是三龙湾创新极核龙头,祖庙街道看似没有直接对应上这些圈和点的任何节点,但是祖庙一直在思考自身定位,思考如何抓住广深创新走廊、‘一环创新圈’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
其背后,作为中心城区核心镇街,祖庙街道以不到全区七分之一的面积,创下全区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
数据显示,2017年祖庙街道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50亿元,占全区比重31.7%,有力支撑全区经济中高速增长。财政收入接近100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迈入国际高等收入水平,辖区集中了全市大部分的大型金融机构,金融业增加值、上市企业数量和市值总规模都位居全区前列。
基于此,唐旭明表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一环创新圈”等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打开,资源要素流动障碍进一步打破,对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改革再出发的期盼越来越迫切。展望新时代,唯有聚焦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把原有的优势保持好,另一方面通过集聚发展,推动经济向更高的层次、更优的结构迈进。
三大片区围绕“创”字做文章 “四大行动”协同创新
“祖庙街道提出枢纽中心的目标,前期的基础优势概括起来,就是信息化先行优势、中心区位优势、文化核心优势、商业中心优势、公共配套优势五个优势。”唐旭明表示。
事实上,近年来,禅城区持续致力于打开发展空间,从基础设施的内联外通开始,曾经像蛋黄一样被包裹起来的中心城区,延长了发展手臂,尤其是祖庙街道东部基础设施与南海无缝衔接,北部成为佛山城市发展中轴线“北大门”,向西通过季华路快速通达禅西、南海西部,在物理空间上具备创新要素集聚的基础。而在信息化的步伐上,无论是禅城区自2014年开启的“一门式”行政服务改革,还是近日启动的“共享社区”项目,祖庙街道都是以先行先试的“排头兵”角色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1+3+4”的三大片区,将成为祖庙创新要素聚集枢纽中心崛起的现实举措。以产业发展地图为引领,聚焦建设城北科创、中部文创、南部双创三大片区,三大片区同时围绕“创”字做文章,推动经济转型提质,进一步增强服务全市经济发展的能力,加快构建“三带协同、资源集聚、辐射一环”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大片区延续了祖庙街道的产业发展思路,以中部文创为例,位于辖区中部的祖庙街道老城区,一直在文商旅融合上下功夫,近年来抓住老城区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资源,高标准建设岭南文荟小镇,线上线下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线下推进老城片区的活化,加快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线上正在通过信息技术打造网上老城,打造以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教育产业为导向的‘文创中心’。”祖庙街道党工委委员梁劲钊表示。
而城北片区将依托现有的大企业研发机构、交易中心等载体,打造以科技创新与技术创新为导向的“科创中心”。事实上,在“一环创新圈”的五个大片区中,作为佛山中轴线北门户的城北片区,夹在广东金融高新区和佛山西站之间,“该片区内,包括海天、欧司朗、佛照明等大企业的研发力量将产生溢出效应,随着海五西路的打通和地铁三号线的建设,对这一片专业市场的提升,新的贸易技术与新的业态都亟需信息科技的引领,城北科创中心也将成为‘一环创新圈’东北科创环的重要节点。”
南部片区则以丰收街·菁创聚、季华商务带为核心腹地,向周边扇形辐射和延展,以创新创业为导向,打造新产业培育—孵化—加速的“双创中心”,不断丰富大健康产业、人才服务、文化创意等元素。
“四大行动”方面,祖庙街道将通过实施产链融合行动、融通一环行动、海纳英才行动、品质祖庙行动,一起构成了一个协同创新的有机整体,也构建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产链融合行动是指明确产业资金和人才集聚的目标,强化引进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科技服务、医疗健康、商贸商务等五大类企业,打造产业集聚区。融通一环则剑指打造金融集聚区。
海纳英才方面,以近日佛山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区落户丰收街青年创新创业社区为代表,各类人才正在向祖庙街道加速集聚,这里将成为佛山聚才优才的重要平台,在助力佛山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品质祖庙,既是市民游客对基础设施、人居品质、宜居宜业的体验感受,也是企业对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的基础保障。
未来三年拿出不少于2亿元 扶持企业创新发展
在提出“1+3+4”工作部署的同时,祖庙街道还推出了“1+1”重磅产业激励政策,不断加码企业扶持激励,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佛山市苏宁云商销售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王瑞玉,参加祖庙街道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产业政策发布宣讲大会时,认真地在“零售业”一行做了主要标记。主办方为企业代表送出人手一份的政策解读,其中每一项扶持措施下方,都列明了每个细分行业的联系人。
“政府通过加码政策扶持力度,帮助企业留住人才,将对目前苏宁转型发展的需求,给予有效帮助。”王瑞玉说,接下来将积极为符合条件的团队高管,申请相关奖励。新政为鼓励骨干企业高管人才大胆创新、积极争先,引领企业发展提升、做大做强,对两类重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给予企业高管团队效益贡献奖,奖励企业高管个人在禅城购房、租房、购车、培训等方面的费用。
在7月25日的宣讲会上,祖庙街道经科局负责人表示,在新一轮区域竞争和创新发展中,祖庙街道要保持领先优势,必须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提供更优质的创新服务,才能留住优质企业、优质资源,才能吸引优质项目、优质投资。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人才、资金、技术等关键问题,去年底开始,祖庙街道就着手谋划对企业实实在在的支持举措。
在“省十条”“佛十条”“禅十条”等上位政策的指导下,历经半年终于出台了《祖庙街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试行)》《祖庙街道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风险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两项扶持政策,并于今年6月20日正式印发实施。
据介绍,2016年“禅十条”实施以来,祖庙辖区企业已享受超过1亿元的区街两级财政扶持资金,在上级扶持政策基础上,祖庙出台的《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未来三年每年将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总共拿出奖励资金不少于3000万元,而《供应链金融补偿资金管理办法》未来三年总共设置补偿资金1000万元,这么算起来,未来三年祖庙街道财政在扶持企业创新发展上,将会拿出不少于2亿元。
“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瞄准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人才、资金、技术等关键要素问题,从招才引智、科技创新、资本聚集等三个方面入手,加码扶持政策。如果说高质量发展的扶持办法带有明显的广覆盖、普惠式的特点,那么供应链金融这一专项扶持政策,则带有更强的针对性。”以上负责人表示,“1+1”系列产业政策将为推动祖庙街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数据祖庙街道:平均每天有21个小老板出现
祖庙街道的经济总量不断提高。2017年,祖庙街道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50亿元(555.51亿元),同比增长7.9%,占全区比重31.7%,有力支撑全区经济高速增长。按照2016年底辖区常住总人口(44.05万)计算,2017年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2万元(折算19000美元),处于高等收入水平。截至2017年12月20日,辖区经济户口合计44219户,占全区总量的36.1%,同比净增4061户,增长10.1%,为近三年内首次突破10%,其中2017年新增经济户口7504户,同比增长33%,也就是说去年平均每天有21个经济户口开业,成为祖庙街道经济活跃度的指标。在中央到地方各级扶持政策措施的支持下,经济确实回暖向好,创业氛围越加浓厚。
三产占比重72.3%
经过多年发展,祖庙街道已经形成了以三产为主、二产为辅的产业结构,工业以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制造、燃气生产和供应、塑料制品、纺织服装服饰、医药制造为支柱产业,服务业以批发零售、房地产、金融等为主导行业,新兴业态如创新金融、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大健康、节能环保等高端服务业正在迅速崛起。2017年祖庙街道二、三产业比重调整为27.7:72.3,相比2012年的28.5:71.5,其正在由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逐步取代低附加值的传统工业,并引领全区走向服务业强区的趋势。
上市企业8家
借力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祖庙街道在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培育上不断发力,创新力量持续壮大,辖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4家,各级创新研发平台44个,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超过50%,其中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金科产加快融合发展,拥有上市企业8家(含“新三板”挂牌企业),上市企业市值位列全区第一,海天集团市值突破1700亿元,成为A股市场食品饮料板块第一大股。万科金融中心认定为“禅城区金融示范载体”,乐怡海创·文华荟创新金融产业园认定为“禅城区金融发展载体”,佛山(禅城)企业创新投融资协会成立。
纳税大户龙头企业占全区近四成
2017年,祖庙街道有103家企业成为禅城区纳税大户,占全区纳税大户的37.6%,通过区街联动,为华夏银行、佛山燃气(天然气)、农业银行、广发银行等一批辖区企业提供贴心优质服务。此外,“禅十条”实施以来辖区累计超过200家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累计获得扶持金额超过亿元,切实为企业降本增效。
评论:打造创新要素汇聚的枢纽中心 祖庙街道底气何在?
“近年来,实体经济发展在城市核心区遇到了空间有限、限货等实际困难,加上周边区、镇街经济发展快速崛起,祖庙的比较优势有所削弱。尤其在佛山打造‘一环创新圈’,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中,表面上看来,祖庙街道似乎与这条为佛山架起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创新圈,没有直接交集,与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这一创新龙头,也并不搭界”。
先谈问题、直击短板,这是7月25日祖庙街道负责人在系列产业政策宣讲会上,面对媒体和辖区企业时首先亮出的态度。不过,企业更深刻的感受是,祖庙街道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亮出的诚意与“强心针”。祖庙街道高调宣布,瞄准高质量发展进行“1+3+4”工作部署,打造创新要素汇聚的枢纽中心。
决心已表,“1+1”产业激励政策,加码奖励,分量十足,诚意凸显。向外界高调亮出决心和表达诚意之际,政策宣讲会更像是一场直面辖区企业的誓师大会,是一场向外界展示祖庙街道高质量发展路线图的大会。
那么,祖庙街道提出打造创新要素集聚的枢纽中心,底气究竟何在?
祖庙街道史无前例地亮出了“经济家底”。一些数据让人眼前一亮。辖区内,平均每天有21个经济户口开业,这些经济户口大都集中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也就是说,你身边每天会诞生21个零售服务业的“小老板”,创新创业经济活跃度较高的背后,2017年祖庙街道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50亿元,财政收入接近100亿元,有力支撑禅城全区经济的中高速增长。
另一个数据是祖庙街道的服务业比重已经高达72%。业内人士透露,这一数据把第二梯队远远甩在后面。四大银行有三家分行设在祖庙辖区,也就是说,一环创新圈内的企业金融服务,大都出自祖庙辖区。此外,辖区内上市企业8家,超过百家企业成为“禅城区纳税大户”,占全区纳税大户近四成。以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心城区未来要走的路,致力于把服务型经济做大做强,也将为整个佛山的转型升级和打造制造业创新中心,提供强有力支撑。
祖庙街道用“五个优势”总结打造枢纽中心的底气:信息化先行优势、中心区位优势、文化核心优势、商业中心优势和公共配套优势。没错,笔者注意到一个细节,参加祖庙“1+1”系列产业政策宣讲会的企业中,以日丰、苏宁、海天等企业为代表,不少都是生产线已经实现全国布局的行业龙头,但是他们坚定地把总部留在了祖庙街道。以日丰为例,祖庙路上在日丰总部办公的400多人的管理和行政团队,大部分人都把家安在了佛山,享受城市核心区丰厚的人文底蕴和品质城市生活圈。用高管们的话说,人才在这里享受的教育、医疗、人文、消费、休闲等等,这样的工作生活节奏和城市品质,在粤港澳大湾区是独一无二的。
再来看一个表征,在岭南天地和祖庙商圈等传统意义上的老城区走上一圈,你会发现,一个青春的祖庙呼之欲出。青春的面孔、青春的业态、青春的步伐、青春的商圈……“老城区”的标签正在快速更新。
青春祖庙、老城不老的背后,人才的融入、财富的流动、业态的快速更新、信息流的多方汇聚,最终指向的正是创新要素的聚集。此时,面对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环创新圈的战略机遇,祖庙找准抓手,围绕“1+3+4”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汇聚创新要素、加快协同创新,担得起佛山中心城区核心街区的核心地位和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