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传统文化传承"与"匠人"精神,我们总是会第一时间想到邻国日本。或许是因为他们用一生的光阴努力做出满意的茶杯、精制木雕,并将手艺代代相传;而在佛山,也有这么一批老手艺人传承人,为了把艺术、艺伎传承下去不屑努力着,10年、20年、30年......始终如一,不忘初衷,一直努力着。
同是精工品质的"守艺人"龙光地产为了与所有传统手艺人一起守住佛山迹艺,将传统技艺发扬光大,特发起"守住佛山迹忆·寻找佛山非遗守艺人"活动,从6月21日起,让我们一起认真倾听他们关于传承的故事。
今天,我们推出的是中国工艺大师、中国陶艺大师潘柏林先生的个人专访,接下来还将继续推出龙舟守艺人黎耀英、刺绣守艺人陈女、舞狮守艺人陈锦桃、剪纸守艺人陈永才、狮头守艺人黎伟、咏春守艺人张浩以及木版年画守艺人冯锦强,敬请继续关注!
佛山是一个传统文化氛围特别浓厚的地方,在每个传统佳节都能体现出来。每逢端午,都有佛山龙舟的赛事,南海、顺德、禅城各镇街都有相应的龙舟赛事,各具特色,别具一格,很多市民都自发地参与到这场民俗活动之中,欢呼呐喊。
在一个飘着纷纷细雨的上午,笔者来到了位于张槎青峰路的张槎文化中心,有幸采访到张槎龙舟协会会长黎耀英先生。初次见面,黎会长给笔者的第一印象是温和、善谈。
张槎龙舟协会会长 黎耀英
自小就接触龙舟 被龙舟所展现的精神所吸引
谈及为什么会喜欢上龙舟这项运动,黎会长神色中充满了回忆。他向笔者分享到,其实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接触龙舟。“当时父辈经常带我去看龙舟,偶尔也会参与划龙舟,也会参加一些龙舟的活动,如吃龙舟饭、看龙舟表演、龙舟竞技等,浓厚的龙舟文化伴随着我的成长,也正因为这样,我爱上了龙舟深厚的文化底蕴。”
黎会长还说道:“表面看上去龙舟是一项很简单的运动项目,但是在这项运动里面蕴含着团结、奋进、齐心协力的精神。而我,也被这些精神所深深吸引着,这也是我爱上龙舟的一个理由。“
龙舟文化从断层到空前热烈经过许多人不懈的努力
1966年到1977年文化大革命时期,龙舟文化曾出现了断层,直到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才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再经过后来几十年的积累沉淀,龙舟渐渐地从一项普通的运动,演变成为了一项竞技性项目,如国内的赛事就有中华龙舟大赛和中华龙舟邀请赛,国际赛事有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黎会长感叹道:“龙舟发展至今,肯定是离不开祖祖辈辈的推广与传承。”
谈及龙舟的发展状况,黎会长用了“空前”这一个词来形容。无论是从参与的人数,还是龙舟的数量与参与报道的媒体,都空前盛大与热烈。以前龙舟作为一项农民运动,只是端午节的一项节日庆典,而现在,龙舟逐渐发展成为了一项职业化的运动,也慢慢走向商业化,成为一项商业化的运动。
张槎龙舟协会会长 黎耀英
协会逐渐壮大 会员经验也逐渐丰富
2015年,张槎龙舟协会成立,到目前会员数量已有200余名。在协会成立的这三年间,黎会长曾带领会员参加了不下二十次的公开比赛,包括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国内的还有中华龙舟大赛、中划龙舟公开赛等赛事。协会的会员也从成立之初的0经验,到目前的经验丰富,期间的艰辛和努力都有目共睹。
请问哪一项赛事最令你难忘?黎会长沉思了许久,然后向笔者娓娓道来:“在参与所有的赛事当中,最让我难忘的估计就是香港的国际龙舟邀请赛,因为这项比赛比较注重综合性,赛事里包括游戏、竞技、嘉年华等之类的活动,参与的人数也比较多,仅仅是参与比赛的队伍就有138支,每支队伍22名队员,再加上领队与教练,一支队伍就有28人,人数多的甚至达到30人,那么这样一个几千人参加的活动,并且是在美丽的香港维港上比赛,同时还有许多外国友人参与,就等于说这是一项国际性的大型综合性活动,当时的情景最让我难忘。
龙舟文化的传承也需“工匠”精神
龙舟文化的传承确实需要“工匠”精神,没有工匠精神般认真、钻研、专心致志,是很难把龙舟的文化传承下去。“因此我们需要把龙舟文化更加普及化,还需要推广和深挖以前的一种文化,还有就是推陈出新,要把这项运动更加吸引多一些人来参与。“黎会长说。
目前龙舟文化的普及与推广都有一点难度,毕竟龙舟也有一点条件性的限制,因为有水才能划龙舟,所以我们希望社会上能创造多一些条件来让更多人去参与龙舟活动。
黎会长介绍,目前他想法是,首先需要新一代的传承人去领略龙舟的精絮,再去进行下一代的推广、普及,同时龙舟文化也需要从娃娃捉起,更需要走进校园,让我们的下一代学会思考怎么去传承、怎么去理解龙舟文化,让他们对龙舟文化有多一点认知。